yl23455永利(澳门)股份有限公司-百度百科

队伍建设自评概述2-5

作者:校长室发布时间:2020-9-22

指标

序号

评估指标及评价细则

自评结果

9

评估

指标

9.教师培训机制健全,形式多样,效益显著。校本培训目标明确,主题鲜明。支持骨干教师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完备,教师自主发展与组织帮扶结合好,专业发展水平提升较快。积极开展校际交流,赴校外挂职锻炼、出国进修渠道畅通。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、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2%以上。

A

评价

细则

1)有35年的教师校本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,教师培训目标明确,运行机制顺畅,管理、保障、评价、激励等制度配套完善,目标达成度较高。

2)突出培训主题,创新培训方式,重点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、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,绝大部分教师能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新课程实施要求。

3)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,学校有积极的支持措施和考核标准,教师阶段性、递进式的专业发展成果丰富,目标达成度较高。

4)有计划、有组织、形式多样地组织校内外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培养,形成教师发展共同体。鼓励和支持教师校际学术交流、任教支教,或挂职锻炼、出国进修,制度完备、机制长效,教师专业成长效果显著。

5)教师学习、培训经费按国家和省最新要求预决算并专款专用,至少达到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%

自评概述

现状与成效

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阵地,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。近年来,学校加大校本培训力度,倡导建构创新、多元的校本培训模式,积极有效开展培训工作,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。

1.教师培训制度健全、机制顺畅,目标达成度较高

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、副校长为副组长、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领导小组,负责不同类别培训的指导、管理、评估及总结工作。学校专门设立培训管理员,具体负责学校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。重视教师培训工作,制订了《yl23455永利校本培训五年规划(2015-2020)》,遵循“重点培养、分类指导、逐步达标”的工作策略,使培训工作具有阶段性和系统性;每年制定年度校本培训计划,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持续性。制订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,形成以“教师专业化发展系统性强、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、反馈评价考核及时”为特点的完整培训体系和“勤于学习、敏于思考、长于研究、敢于创新”的研修之风。

为保证培训工作的制度化、常态化,学校先后制订了 《yl23455永利校本培训管理制度》 《yl23455永利校本培训学习制度》 《yl23455永利校本培训考核制度》 《yl23455永利校本研修制度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,从培训工作的目标、对象、培训内容、培训方式、纪律要求、学习要求、报销规定等方面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;通过 《yl23455永利名特优骨干教师考核条例》、 《yl23455永利优秀团队、优秀个人评比细则》来进行考核评价;以 《yl23455永利教育教学科研奖励条例》对教师进行绩效奖励,并与学校岗位聘任、各项评优、职称晋级等挂钩,切实保障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开展。

学校教师培训目标达成度高。教师培训全员参与、效果显著,近3年全体专任教师达到培训学时要求。教师专业成长快,教育教学能力明显增强。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明显提高,江阴市级以上骨干教师,省级以上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比赛中获奖人数显著增长。近3年新增江阴市级以上学术荣誉11人,设区市级学科带头人达2人, 48人在省市级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,教学质量稳中有升。目前8个学科有无锡市级骨干教师2人以上。

2.突出培训主题,创新培训方式

1)培训主题鲜明

一是突出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培训。2017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公布以来,学校开展了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研究》和《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变革》系列主题培训,以推动教师主动适应学校的教学管理、课程设置、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改革。例如特级教师陈兴才《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开发者》的专题讲座以高品质的学习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、基于批判思维培养的课程为关键词,为全体教师的课程开发带来了具体的指导。校本研修由学科组长负责,从“生命美育”理念的目标设计、基于“教学对话”的教学设计等角度促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进;持续推进“励实·导学练”的课堂模式的校本培训,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,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。

二是突出提升教师对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的培训。充分利用学校资源,由心理教育名师李昌林、杨晓峰老师做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”的主题讲座并进行实践指导。“班级创新管理与核心素养提升”、“初高中有效衔接”等主题培训以及钱树云“让爱与教育同行—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”、刘洪“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三英语复习指导”的专家讲座,促进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。2019年部分教师先后赴省戏剧课程基地苏州市第五中学、常熟尚湖高级中学进行交流学习,探究体艺专长的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路径。组织班主任团队学习江阴市第一中学、无锡怀仁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经验,提升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能力。

三是突出提升教师对走班教学管理能力的培训。2018年邀请上海、浙江的专家为学校骨干教师做了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“选课走班”教学管理专题培训,以上海、浙江经验为教师打开思路、提供支持。教师自主学习“新课程下的走班教学管理”、研讨“如何指导学生正确选科”、举办“体艺专长课程中的走班管理”主题论坛活动,通过多种培训方式促使老师躬身入局,在理论学习、实践探索中提高对走班教学管理的能力。

四是突出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。近三年,组织安排21名教师参加无锡市教师信息技术暑期网络培训;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“智慧课堂”的专题培训,完成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。2019年合肥八中“大数据时代教学与教学管理”培训帮助教师理解学校智慧教育的深度应用,促使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。组织教师自主研修学习线上教学的相关内容和互联网+时代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。培训内容包括:教学:微课的设计与应用、录课技术指导、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培训;教科研:指向问题发现的小程序——问卷星;指向在线讲座的小程序——EV录屏;指向科研活动的小程序——腾讯会议;指向课件制作的小程序——格式工厂、快剪辑;指向新闻报道的小程序——美图秀秀、美篇;指向小组合作的小程序——向日葵;管理: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、云上秩序等。

(2)创新培训方式

学校培训途径多元:高效整合校内、校外、线上、线下各类资源,为教师主动研修提供平台;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主题论坛教育沙龙,改进教研活动形式;落实课题引领“问题”,为教师研修创建学校共同体;坚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、专题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制度,使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的培训更有延续性。学校培训方式多样:专家讲座、教师论坛、外出考察、技能竞赛,集体备课、听课评课、拜师学艺等。

近几年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,为增强针对性、实效性,不断有所创新,例如:聘请专家来校作讲座时,鼓励教师与专家互动,讲座后进行小组研讨;教师论坛上进行头脑风暴,鼓励教师大胆发表不同意见,思想激烈碰撞;教师出国考察进修回来后在教师大会上进行辐射培训;技能竞赛采用“摆擂台”或“积分制”的形式;集体备课,主备课人由原来只需1人增加到2人以上,备课主题拓展到说课、微课制作等;听课评课,由原来单一的集中听课改为课堂观察和同行的随堂听课;实施跨校“青蓝工程”,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更有活力。

3)绝大部分教师能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新课程实施要求

学校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,经培训,92%以上教师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,并应用于课堂教学、教育科研、教学管理和评价等。在课堂教学上,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情况被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,教师们积极展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研究,有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,推动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。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,近三年,在各级“一师一优课、一课一名师”的评比活动中共34人次获奖。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九门学科利用极课数据和智学网进行精准教学;信息技术助力课程开发与实施,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加强,各学科全面推开校本网络课堂。在教育科研方面,通过问卷星、腾讯会议、美篇等进行教科研调查研究、科研活动或成果展示,使研究工作更扎实、科研影响更大。在教育管理上,学校使用校信通、微信公众号、企业微信、人人通空间等新方式进行通知公告、学籍管理、选课管理、学分认定、课程评价等,信息技术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,既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,也使学校教育更加现代化。

3. 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

(1)教师有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

我校坚持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与学校培训规划相一致的培训原则,在《教师发展规划(2017——2020)》中提出“新教师一年完全适应教育教学工作,二至五年胜任教育教学工作,六至十年成长为骨干教师,十年以上名优教师”的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要求。全校教师结合总规划和自己的学科特点,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。把三年大目标分解到每年的小目标中,并分成具体的内容,如:继续教育目标、教学竞技获奖目标、教科研成果目标、晋职条件达成目标、荣誉称号目标、参加学习教研培训活动等方面。通过个人规划的制订和总结,教师们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意识和奋斗方向。

(2)学校有积极的支持措施和考核标准

学校通过教师选书学校送书的方式,鼓励教师拓展阅读;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,为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搭建舞台;通过落实课务安排、报销经费等制度,为教师学历提升、研修学习、职称晋升提供支持。同时,建立教师成长档案,汇聚教师凸显教学能力和科研成果的成绩,也有继续教育、学科活动等方面点滴的发展。通过名教师示范课、青年教师汇报课、专业成长总结交流会等形式对教师发展进行年度考核、展示,对专业成长快的教师进行表扬和宣传。在每学年度的优秀个人评比中,在专业发展的关键指标如论文发表、对外公开课、教学竞赛获奖等方面的量化权重逐步增大。

(3)教师阶段性、递进式的专业发展成果丰富,目标达成度较高

2016-2019年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专任教师人均达491学时。通过各级各类培训,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普遍提升。五年目标已有54人完成了目标任务,达成率42.52%。葛淦云、周孝东、计英等11名老师晋升或获得获无锡市学科带头人、江阴市学科带头人、教学能手、教学新秀等称号。王柱华、宋其芳、俞鸣等17位老师晋升高一级职称。

4.校内外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培养,形成教师发展共同体

青蓝工程加速青年教师成长。“师徒结对”是我校的优良传统项目,近三年共组织了45对教师结对拜师。教科室、教务处、德育处共同制订《yl23455永利“青蓝工程”实施方案》,在德育、教学、科研工作等多方面对徒弟进行传帮带;徒弟虚心求教、积极实践、不断反思、螺旋上升。学校对青蓝结对工程进行定期的考核,要求计划有执行、活动有记录、评比有结果。通过听名师示范课、徒弟汇报课、优质课观摩、同课异构评比、青年基本功大赛、励实大讲堂等多项研讨活动为青蓝工程提供实践平台、展示工作成果。师徒形成了亲密的微型教科研团队,通过互学互研共同进步。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省市课题研究、撰写发表论文、市县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明显增多。马刚、黄朱芳、吴建东、蒋杜俊、李颖飞、金汉萍、计英等青年教师得到锻炼,成长为名优教师。

名师工作室拓宽教师发展空间。王向红老师参加了曹勇军名师工作室的培训,蔡慧瑜老师参加了刘洪名师工作室;青年教师朱雪倩、陈燕老师为刘生权名师工作室成员;梅凌春老师为范丙军名师工作室成员;黄朱芳、陶价老师为薛海燕名师工作室成员,江阴市英语命题小组成员;杨晓峰老师为张永谦名师工作室成员;袁晓云、吴建东老师为周峰名师工作室成员;章育莹老师为沈菁名师工作室成员。共11位教师成为江阴市名师工作室成员,在名师和其他学校骨干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中快速发展。

名师课程指导中心组建学习共同体。2017年起,由刘伟业、周源、孙远景、尤一新、沈惠芳、葛柏炎、凌卫华、徐悠、羊亚平、马俊燕、汪坤洁等组成的无锡、江阴名师外聘专家深入我校,在指导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、课程实施研究、课程评价研究等方面帮助教师提升理念、明确重心,引导教师授之以渔。

5.鼓励、支持教师校际学术交流、任教支教、挂职锻炼、出国进修

校际学术交流促进教学改革。多次邀请江苏省教科院、江苏省教育学会、无锡市教科院、江阴市教科室、苏州大学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等专家学者来校作讲座,帮助及时了解当前及将来教育教学新形势、新理念及发展方向。学校还充分利用市教研室视导的机会,请教研员对学科教师进行业务指导,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诊断把脉。与江阴要塞中学、祝塘中学、澄西中学建立了四校联盟,每学年定期进行“同课异构”教育教学研讨活动,定期请四校联盟学校教学骨干教师来校交流,开展教研活动。近三年来,多次组织教师到上海松江二中、如皋长江中学、常熟尚湖中学、南京一中等学校交流学习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学校特色发展主题。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结为友好学校,互访进行艺术交流活动。

支教帮扶凸显教育情怀。继葛淦云、徐玉红等10位老师到山西吕梁市离石区江阴高中、新疆霍城江苏中学、睢宁黄圩中学、山西延安支教之外,近三年我校又有孙赞平、陈霞、刘侠、耿建刚、张复涛老师到新疆霍城江苏中学支教,杨晓峰老师前往延川县中学支教。在新疆霍城,孙赞平老师任教学副校长,展示了江苏省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,被评为优秀援疆干部。顾兵、张雪峰、王向红、贡建达、葛淦云、张新南、蔡慧瑜、张复涛、孙赞平、李昌林、计洁老师分别参加了201720182019年新疆霍城江苏中学夏令营活动,开展讲座或示范课;同时把江阴和我校的教育理念带到了霍城江苏中学,得到了一致好评。

挂职锻炼提升工作能力。学校行政领导徐跃年、葛淦云、顾兵、周孝东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到上海、南通等名校跟岗学习。吴建新、王峥磊老师在江阴市教育局挂职锻炼;学校中层金文贤、张伟、徐建英、蔡慧瑜主任分别到江阴市第一高级中学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、挂职锻炼,推进了不同岗位队伍的持续发展。

出国进修拓宽国际视野。全校有9位英语教师、1位生物教师、1位数学教师、1位足球教练出国短期研修。徐建英老师(生物)赴英国研修学习,邹玉娟老师(数学)赴加拿大研修学习,宋其芳、蔡慧瑜、黄朱芳、龚玉、毛国美、龚柳明、毛芳萍、马莉萍老师(英语)赴英国研修学习,李颖飞老师(英语)赴澳大利亚研修学习。吴建东(体育)赴法国进行足球教练培训。赵义良(地理)、周孝东(数学)、张雪峰(历史)赴新加坡短期研学,这些教师把研修学习心得分享给全校教师学习,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国际视野、学校的办学品位。

6. 校本培训培养成效显著 

制度化、常态化,机制长效的校本培训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。全体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开阔了学术视野,并且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增强信心,加快发展。校本课程、研究性学习小组、学生社团数量增长,精彩纷呈。教师信息素养逐步提高,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、教学评价、课程管理、师生交流等方面。近三年,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,37人次获得市级以上综合荣誉,11人获得江阴市级以上学术荣誉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,江阴市级及以上课题23项;在省市级教育教学刊物发表论文143篇,论著2部。48位老师在省级竞赛和活动中获奖。

7. 教师学习、培训经费有可靠保障

学校在时间、经费、场地等方面积极为教师培训提供全面保障,培训经费纳入学校年度财务开支计划。教师学习、培训经费按国家和省最新要求预决算并专款专用,规范且得到充分的保障。2017学年度培训经费总额为354300元,年度公用经费为2799800,占12.65%2018学年度起培训经费总额为154587元(不包括共享项目经费),年度公用经费为2637500元,占5.86%2019学年度培训经费总额为124167元(不包括共享项目经费),年度公用经费为2394200,占5.94%。近三年教师培训经费633054元,占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78315008.08%,再加上江阴市共享项目培训经费,教师学习、培训经费可靠有保障。

上一篇:无
XML 地图